送别(第1页)
“哗啦哗啦”,
流水声惊起芦花鸭,
林霁挽着裤腿,蹲在溪石上,松开手,
结实的水车转动起来,清澈溪水流向农田,
这便是林霁这半个月来琢磨出的农具,据他所说,此物是他幼时所见,工艺不难,但极为有益灌溉。
林霁用三日画了一古怪图纸,谢仪初时未看懂,但听他与木匠讲解完,便觉其中精妙,看似复杂,实则极为使用。
那匠人更是赞不绝口,直言林霁天赋异禀,还学了这图做法呢。
这木匠也是个能干的,说来这村中房屋家具都要他和两个小徒弟来搭把手呢,也是相当熟练,
不过十日,这“水转筒车”便做出实物了,启用当天,村中老少皆到场,
夕阳黄昏,微风轻拂,筒车缓缓转动,水流向前,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。
他们本是吃山水的人,这等造物,可比那什么金银装饰实在得多。有了这什么水车,可不是要省多少事,实在大善!
当晚,村中各家都拿出点食材,杀了三只鸡,熬了一锅极为诱人的鸡汤,有几家还拿出不知藏了多久的粮食酒,也是共庆一番。
这既是为庆筒车,也是为贺书籍,还是一场送行。
原来谢仪也为村里人默了《千字文》《百家姓》全文,还把她从集市上淘的些游记小传类的留下,是些俗书,没甚么多晦涩的事物,但也算是有些浅薄道理,
受齐先生影响,桃源能读点书的人也不少,这几本书也是相当受喜爱。
再来,这筒车建好之日,也是他二人临别之时,这一送行宴也是早有准备。
这是齐先生提出的,毕竟此二人实在对村中裨益极大。
说来,也说不上称这场聚会为宴合不合适,毕竟没个座次讲究,也没个什么精巧之题,也不见觥筹,更谈不上什么珍馐了。
谢仪和众人一同坐在地上——她还是忍不住垫了块布料——当然,这放几百个马扎木椅哪儿还有这热闹劲儿。
男女同席,老少齐坐,暖洋洋的火光照过每一副笑容洋溢的面庞,
谢仪手中捧着一碗热腾腾的鸡汤,
汤面上浮着浑浊又透亮的金色油水,这两门还有两块肉,这可是她和林霁今日作为主角才有的特殊待遇。
也没个汤匙,谢仪就着碗口喝了一口,熬的久,口齿皆留香,整个人都暖洋洋的,如中间立着的灿烂火焰。
她过往是喝不惯着浊汤的,也不吃这肥腻带骨的鸡,
谢仪想到曾经那被她浅尝一口便留在茶棚的花茶,
她又喝了口鸡汤,
“谢姐姐,你可实在太厉害了,我从未见过如你这般,这般,这般天仙模样的女子!”十二三岁的小丫头眼睛亮晶晶的,望着谢仪,
这又没个座位,谢仪林霁身边都被围的水泄不通,村民行事可不会有什么规矩,反而更加彰显真心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