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搬家(第1页)

章节目录保存书签

在我记事起,外公、外婆就是很重要的人,甚至很长一段时间,他们在我心中的份量远超父母。外婆像妈妈,妈妈像阿姨。

1991年,我四岁,表弟也已经1岁有余。爸爸妈妈还是在外婆家生活,舅舅一家也没有单住。这样的一大家子一起生活,看似其乐融融,实则矛盾很多。舅妈心里是不情愿我们一家跟他们一起住的,尤其我和表弟有时候打打闹闹,加剧了矛盾。手心手背都是肉外公、外婆夹在中间左右为难。终于,在多次吵吵闹闹之后,爸爸决定盖房子,搬离外婆家。

爸爸是这辈子最尊敬的人,不是我爷爷,而是我外公,以至于在他临终前还特地交代我要对外公、外婆好,代他尽孝。却只字未提我爷爷,还是舅舅问起是否要分一些遗产给他,爸爸吃力的摇摇头,对我说:不用了,逢年过节给点钱就好了。

言归正传,既然决定了盖房子,就排上了日程,但对于建在哪里,爸爸选择了听取外公的建议:是选择去GY镇上(距离外婆家的FY镇大概5公里)和我二伯做邻居,还是老家调换一块宅基地(距离外婆家25公里不到)。而我外公,淳朴的百姓,单纯的想要女儿一家离得近一点,并且舍不得我妈妈日后陷入妯娌矛盾,于是建议建在老家附近。。。时至今日,外公的建议显然是不明智的,但爸爸直到临终都未曾有半句怨言,反而是我妈妈偶尔会说“当初不该”

房子盖得很快,由于我们自己家是做运输的,所以来料很便宜,又爸妈没有预算好,多了很多材料,爸爸一狠心盖了个三层两开间的楼房。舅舅学的木工,大到门窗家具、八仙桌椅,小到凳子都是他连夜赶工期做的。其他的基本电器(洗衣机、电风扇、电熨斗等),都是上海买的,自己运回来的。所以,当时我家也算小康之家。

房子建好了,大人就选了日子搬家。最开心的是爸爸和舅妈,最伤心的是我外公,据说他哭成了泪人。妈妈结婚,没有感觉女儿离开自己,搬家了,实在是无法接受。可能是那个年代大多舟车不便,又是石子路,颠簸得厉害,大家出行都是蹬二八大杠,从外婆家到我家要二十多分钟,让外公觉得格外远。

四岁,我跟着爸妈离开了外婆家。爸妈带着不舍、期待经营起了小家。外公和舅舅他们也终于回归到了儿孙一家的日子。这就是我的寻常又巨变的1991年!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