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五十二章 来咨诹一(第1页)

章节目录保存书签

第二天一早,京城就炸开了锅。大街小巷,茶馆酒肆,到处都在议论这件事。

茶馆里,一个中年汉子拍着桌子说道:“听说了吗?那个李自成,原来是个驿卒出身!”

“可不是嘛,”旁边的人接话道,“皇上破格提拔的,先是让他去西北养马,后来又让他当了督察使。这下好啊,咱们老百姓也有出头的机会了。”

“就是就是,不用考科举,不用走关系,只要有真本事,皇上就会重用。”

对那些准备参加高考的人来说,这无疑是个巨大的鼓舞。原本高考考的都是农学、工学、力学、法学这些“杂学”,被读书人看不起。如今哪里还有往日的光景。

在一家书院门口,几个年轻人正热切地讨论着。

“李自成的例子就摆在那里,不走科举这条路,一样能建功立业。”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人说道,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。

“对啊,那些读书人不是总说这些是杂学吗?可皇上偏偏就重用会这些的人。”另一个人附和道。

“我看啊,这才是真正的明路。既然驿卒都能当上督察使,我为什么不能试试?”

一时间,整个京城的氛围都变得不一样了。那些原本对高考不屑一顾的人,也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。毕竟,这可能是一条全新的出路。

在城南的一处茶馆里,几个老者正在下棋谈天。

“这世道变得真快啊,”一个白须老者感叹道,“以前谁能想到,一个驿卒也能当官?”

“这说明什么?”另一个老者捋着胡须道,“说明皇上是真的想做事。你看看这些年,修水泥路、办报纸、兴办学堂,哪一样不是实打实的好事?”

“可不是嘛,”旁边有人插话道,“现在城里的路平整了,街道也干净了,连粮价都降了。这才是真正为百姓着想啊。”

夜幕降临,京城渐渐安静下来。街道上的灯火依次亮起,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。这座古老的城市,似乎正在经历着某种悄然的变化。

在皇宫的御书房里,崇祯还在批阅奏章。烛光下,他的眼神坚定而明亮。

“王承恩,”他突然开口,“你说,这天下,会不会真的有希望?”

王承恩恭敬地答道:“陛下励精图治,天下百姓都看在眼里。只要继续这样做下去,何愁大明不兴?”

崇祯轻轻点头,目光投向窗外的夜空。春夜微凉,但他的心中却燃起了一丝暖意。

京城,来府。

暮色渐沉,庭院里的梧桐树投下斑驳的影子。来宗道躺在藤椅上,眼睛微闭,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扶手。六十岁的年纪,在朝中大臣中并不算老。比起孙承宗的六十七岁,徐光启的六十八岁,他还能在朝堂上再战十年。

庭院里的寂静被急促的脚步声打破。

“父亲!”来咨诹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焦急,“眼下百来个大臣正虎视眈眈,我们必须立刻去面圣!众人已默默准备告老还乡。”

来宗道依旧闭着眼睛,仿佛没听见儿子的话。微风拂过,带来一丝凉意。他的手指停下了敲击的动作,眉头微微皱起。

此时的朝堂局势微妙。内阁大学士施凤来被派往陕西巡查灾情,钱龙锡和韩爌暗中勾结,张瑞图已遭革职。作为半个东林党人,来宗道与钱龙锡、韩爌的关系还算不错。加上他在学界的地位,门生遍布朝野,本该是春风得意的时候。

可惜,皇帝的一道圣旨,让他们的根基动摇了。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