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三十一章 王召仁的自不量力(第2页)

章节目录保存书签

几名虎贲卫上前,粗暴地拖起瘫软的王老爷。他挣扎着想要说什么,却被一记重拳打在腹部,顿时蜷缩成一团,只能发出痛苦的呻吟。

衙门外的街道上,血流成河。腥臭的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中,令人作呕。路边的店铺紧闭着门户,百姓们躲在家中,瑟瑟发抖。那凄厉的惨叫声,令人不寒而栗。

张之极快步走进衙门,向崇祯行礼:“陛下,乱党已尽数诛杀。”

他的衣袍上沾染着血迹,手中的长刀还在滴血,但神情却异常平静,仿佛方才的屠杀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
崇祯点点头,起身道:“带朕去看看粮仓。”

一行人穿过血迹斑斑的街道,步入荆州府储粮之地。沉重的木门被推开,发出刺耳的吱呀声。

堆积如山的粮食映入眼帘,粮仓内弥漫着一股霉味。有些谷仓里的大米已经发霉腐烂,散发出阵阵恶臭。

崇祯的脸色越发阴沉。这些贪官污吏、地主豪绅,宁可让粮食烂掉,也不愿施舍给饥民!他们囤积居奇,哄抬粮价,让多少百姓饿死街头!

“将能用的粮食分给百姓,重点照顾城外的灾民。”崇祯沉声道。

李昌贵连忙应下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。他从未见过天子如此震怒的模样。

“王徐两家的田产全部收归惠泽田,按政策出售给百姓。”崇祯继续道,“若有人中饱私囊,杀无赦!”

“臣遵旨!”李昌贵跪地叩首。

夜幕降临,荆州府笼罩在一片寂静中。偶尔传来几声狗吠,更显得夜色的深沉。

衙门内,烛光摇曳。崇祯正在翻看张维兴的账本,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后面,是无数百姓的血泪。

“这些年,王家通过高利贷吞并了多少良田?”崇祯问道。

张之极翻开另一本账册:“据不完全统计,仅去年一年,就有三百余户农民因还不起债务,被迫卖田。其中大部分都落入了王家之手。”

“那些农民呢?”

“有的沦为佃农,有的流离失所,有的。。。饿死了。”张维兴的声音有些发颤。

崇祯重重地叹了口气。这哪里是什么生意,分明是在吃人!

第二日清晨,东门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。消息不胫而走,天子亲临荆州,新政即将推行。那些饥肠辘辘的百姓们,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。

瘦骨嶙峋的老人拄着拐杖,带着孩子的妇女抱着婴儿,还有那些衣衫褴褛的流民,都拖着疲惫的身躯,排队等待领取粮食。

“一人三斗米,按人头分配!”虎贲卫维持着秩序,确保每个人都能领到属于自己的那份。

“多谢圣上!多谢圣上!”百姓们跪地叩首,有人喜极而泣。

站在城头,崇祯望着这一幕,心情异常复杂。他看到了希望,也看到了艰难。

张维兴的账本上的数字,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,让他看到了这个王朝腐朽的根源。宗室亲王、乡绅豪族、朝廷命官,三座大山压在百姓身上。若不能推倒这三座大山,这片土地上的苦难永远不会终结。

宗室的良田虽已收归惠泽田,但那些贪婪的地主商人,正在暗中觊觎。他们就像一群饿狼,随时准备扑向猎物。若是让他们得逞,自己将宗室亲王迁往京城的努力,岂不是白费?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