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组作业(第2页)
好有年代感啊。上一次在凸着引擎盖的铁皮公交车绝迹前看到这样的画面,大概是千禧年的交界时了。
车顶挂着年迈的旧风扇,它都快要走不动了,在生命的最后价值燃尽前,努力再给大家些许凉意。
有一面车窗关上了,大哥使出浑身的劲儿也没把玻璃推上去,边上锈迹斑斑,它已经走不动了。
路过的出租车跟银行ATM一样,有很多种色彩,粉白的、天蓝的、橙的、紫的。
电缆线像一连睡了好几天没洗的分叉打结的头发,乱七八糟,连麻雀都不愿意在上面休息。
巷子里有几个不穿鞋还踩着满地污水跑来跑去的小孩。
褪色的繁体汉字,残存着几块绿漆的棕色铁门,被丢在一边的木板凳。
老人坐在铁门旁用粗绳子缠着好几圈也没有修好的竹椅上抽烟。
他望着过路的车辆,车里的人也在注视着他。
颜予又被老城区的景色吸引到出了神。
“Heyguys。Wedropoffhere。”柬埔寨同学示意大家到站下车。
一路上,公交车没有报站,乘客们站起身,按下扶手杆的车铃,司机这才停下。
“这户人家忙前忙后的晒衣服呢。我们去问一下吧。”邱洛说。
“萨瓦迪卡~”一位端着盘子走出来的阿姨看到大家。
“阿姨您好。我们是BKK大学的学生,我们在做一段关于老城区生活的采访,你愿意参与我们的视频录制吗?”柬埔寨同学细声细语的说。
“哦咿~当然可以,孩子们。”阿姨招呼大家坐到一旁的石凳上。
“您是这里的土著吗?”柬埔寨同学说。
“是的。我们世世代代都是暹罗人。”阿姨说。
“您现在吃的是什么呀?”柬埔寨同学说。
“这是一种传统的菜。你能猜到是什么吗?”阿姨说。
“是炸米吗?”邱洛也凑近看,问道。
随后,柬埔寨同学把英文翻译成泰语对阿姨说。
“不是。是炸鱼。”阿姨说。
“这是鱼吗?看起来好特别的样子。”埃及同学也不禁惊讶。
“这是将鱼剁碎之后用油炸三次才变得这么酥脆的。只有小街巷的老式餐厅才吃得到。”阿姨说,“你们想吃吗?但厨房里只有一点点了。”
“没关系,您留着给孩子吃吧。”柬埔寨同学笑着说,“我能问问家里供孩子上学花的钱多吗?”
“我们家孩子上公立小学,前面这间学校的费用没那么贵,虽然不像其他孩子去得起更优质的学校,一年几十万泰铢,比这里多很多倍,但是只要可以上学就好。”阿姨说。
“那您平时靠摆路边摊为生吗?”柬埔寨同学问道。
“我和丈夫在便利店上班,不上班的时候,早上出去路口摆摊卖炸香蕉,晚上卖香蕉饼,这样就可以给孩子挣到学费了。我小时候在乡下能上学的机会不多,几乎每天都跟我的爸爸妈妈在香蕉地里干活。”阿姨徐徐道来。
“谢谢您愿意与我们分享,我们能感受到您对孩子的爱。您会每周去寺庙吗?”柬埔寨同学说。
“会,我们全家人都会去寺庙做功德。祈祷日子平安,家人身体健康。”阿姨说着,露出笑容。
“我相信一定会的。您继续吃吧,我们占用了您一些时间。我们很感激您能接受这个采访。”柬埔寨同学说完,四人一同与阿姨握手道别。
“这大概是全世界百姓共同的愿望吧。”颜予说,“它虽然很普通,但很多人却难以实现。”
“你说的对,不能更同意了。”同学们说。
四人继续沿着巷子走,看到一位坐着摇摇椅手拿蒲葵扇的老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