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章 军队改革(第1页)
这番话令在场众人倒吸一口凉气。殿内气氛骤然紧张,仿佛一根绷紧的弦,随时可能断裂。
孙承宗眼中精光闪烁,他已看出皇帝此举用意。军权操控在最高层级的战略决策机构手中,统兵权归五军统领府,军纪由监察厅和宪兵司把控。这是要将军队权力分散,又要确保军令畅通!
“王承恩。”崇祯轻唤一声。
王承恩会意,立刻带人将文书分发给各位大臣。他的动作迅速而安静,仿佛一阵风掠过殿堂。
“诸位细看便知,朕已将军制改革事宜详细拟定。”崇祯目光扫过众人,声音低沉而有力,“都督是掌控一域军事指挥的绝对权威,总督掌管军政,但战时不得干预军事指挥。”
李邦华翻看着手中文件,眉头紧锁。他的手指微微颤抖,显示出内心的不平静。
崇祯忽然问道:“孙爱卿,你在辽东带兵多年,可知我军为何屡战屡败?”
孙承宗心中一凛,额头微微渗出汗珠。他斟酌片刻,才缓缓开口:“回陛下,臣以为有三:其一,军饷不济;其二,军纪涣散;其三,统令不一。”
“说得好。”崇祯颔首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,“为解决这些弊端,朕决定在都督府下设参谋部,由参谋长协助都督统筹全局。”
他的声音愈发坚定:“参谋部负责战时情报收集、作战计划制定、后勤调度协调,确保军令上下畅通。”
李邦华忍不住问道:“陛下,这参谋部可是类似幕僚?”他的声音微微颤抖,显示出内心的不安。
“不同。”崇祯摇头,目光如炬,“幕僚乃私人属从,权责不明。参谋长由军委会任命,职责分明,不得僭越。”
众臣恍然大悟。这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军事体系!既保证了军队战力,又确保了朝廷对军队的掌控。
殿内气氛微妙地变化着。有人眼中闪过惊讶,有人若有所思,还有人面露忧虑。
崇祯看着群臣的反应,嘴角微扬。这套军制改革方案,正是他穿越而来后,结合前世经验精心设计的。既吸取了历朝军制精华,又避免了其中弊端。最重要的是,这套制度能让大明的军队焕发新生。
“诸位爱卿以为如何?”崇祯问道,声音平静中带着一丝期待。
群臣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一时无人应答。这改革太大了,需要时间消化。殿内气氛凝重,仿佛连空气都变得粘稠。
崇祯也不着急,他知道这些老狐狸们需要时间权衡利弊。但他相信,这套制度的优越性终会被认可。因为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制度。
“陛下圣明!”孙承宗第一个表态,声音洪亮,“此制可解我军积弊。”
其他大臣见兵部尚书都这么说了,纷纷附和。有人点头称是,有人出声赞同,还有人默默不语,但眼中已有认同之色。
崇祯满意地点点头。第一步已经迈出,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了。这将是一场彻底的军制改革。而他,要让这支新生的军队,成为大明的中流砥柱!
然而,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
“陛下,”一个略显尖锐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和谐氛围。说话的是兵部侍郎杨嗣昌,他的眉头紧锁,眼中闪烁着忧虑的光芒。“此改革虽好,但恐怕会引起军中动荡。”
崇祯的目光转向杨嗣昌,眼中闪过一丝锐利。“杨爱卿有何高见?”
杨嗣昌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“陛下,我军将士多年来习惯了旧制,骤然改变,恐怕难以适应。况且,这般大规模的改革,所需钱粮不菲,我朝国库空虚,如何支撑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