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043章 崖山海战南宋灭亡(第1页)

章节目录保存书签

——书接上回——

扬州沦陷后,真州、通州相继失守,南宋朝失去了长江以北的最后据点,图谋北上再无指望,令李庭芝弃守门户,无疑是一着错棋。

在元军压迫下,流亡宋朝一步步往南逃亡,福州、泉州、潮州、惠州……由于害怕城池失守,南宋朝君臣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,士兵远离故土,渐生异心;家眷流离失所,苦不堪言。

海上皇帝赵昰逃至秀山,听说广州失守,慌乱之中退到井澳(今ZS市南海中)。海上忽起飓风,南宋朝船队被吹得七零八落,赵昰落水,因此染病。

超过四成的南宋朝士兵在这次飓风中丧命。飓风刚过,元将刘深又率兵来攻,张世杰迎战不敌,一直逃到七星洋,此役宋军损失船只两百多艘,连赵昰的舅舅都被俘虏了。

因元军追兵逼近,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洲。赵昰屡受颠簸,又惊病交加。九岁的赵昰在碙洲今江门新会荒岛上病死。葬于永福陵(今香港大屿山)。

南宋第八位皇帝赵昰死后由赵昺成为南宋第九位皇帝(南宋末代皇帝)

赵昺,南宋末代皇帝,史称宋末帝、宋帝昺、宋少帝、宋幼主或祥兴帝,;历史上在位三百一十三天。

赵昺曾先后被封为信国公、广王、卫王。临安危急时,他在母亲杨淑妃的带领下,暗暗出城,逃到福州。

元军南侵过程中,宋人拼死抵抗,池州赵卯发,饶州唐震、江万里相继殉国,可惜南宋有许多英雄人物如:辛弃疾,南宋将领、文学家,豪放派词人,有“词中之龙”之称。与苏轼合称“苏辛”,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

文天祥政治家、文学家,民族英雄,与陆秀夫、张世杰并称为“宋末三杰”。

可惜皇帝无能没有一个有骨气的,导致他们无法被重用,与此同时,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(广东海丰)的苍茫暮色中,被元军统帅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所俘。

那一刻,夕阳如血,映照着文天祥坚毅不屈的脸庞,他身边的督军府卫士们一个个倒下,悲壮的呼喊声回荡在山谷之间,最终,这座曾经象征着南宋最后希望的堡垒,在元军的铁蹄下轰然瓦解,尘土飞扬中,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过。

文天祥押至元大都,被囚三年,屡经威逼利诱,仍誓死不屈,他在《过零丁洋》中所作的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气势磅礴,情调高亢,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。

另一边,张弘范率领着水陆两路元军,如黑云压境般直趋崖山。

崖山,这座背山面海的险峻之地,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场决战设置的舞台。

海风呼啸,波涛汹涌,张世杰深知此地的重要性,他果断下令,将岛上的行宫军屋付之一炬,熊熊烈火映红了半边天际,也照亮了宋军将士们决绝的眼神。

人马如潮水般涌向海边,迅速登船。

随后,张世杰依山面海,巧妙地将一千多条战船排成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长蛇阵,战船之间用粗大的绳索紧紧相连,宛如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钢铁长城。

士兵们在船的四周筑起了高耸的城楼,以抵御元军的箭矢和火炮。

为了增加防御力,他们还在战船的表面涂上了一层厚厚的湿泥,使之更加坚不可摧。

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,每条战船上都缚上了一根根长达数丈的长木,这些长木既是防御的工具,也是进攻的利器,一旦元军靠近,便可将其当作撞杆,击碎敌人的船只。

在这片危机四伏的海域,宋军将士们用智慧和勇气,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。而赵昺的座船,则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了长蛇阵的心脏位置,四周被层层护卫,宛如众星捧月,彰显着这位幼帝的尊贵与重要。

章节目录